CGT行业发展新趋势之下五加和基因持续发力助AAV基因治疗收获4重磅IND许可

2022-12-21 08:30 僧踹门
二维码
477

锦篮4项CDE截图.jpg



行业研究数据表明,尽管全球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整体上遭遇了融资寒冬的突袭,至今尚无转暖的迹象,但国内的CGT行业则是寒冬中的一抹暖阳,自2020年投融资爆炸式增长以来,2022年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11月融资总额285亿元,同比较2020年增长19%,较2021年下降29%。


从CGT行业融资结构上看,近五年来国内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概而言之,美国的CGT行业投融资集中体现为以先进体内基因治疗创新技术为驱动的商业逻辑大量的罕见病基因治疗管线研发构成了CGT行业的金字塔底座。具体而言,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占据了首位,占比超过30%,其中,治疗管线研发占比17.4%,载体设计占比9.5%,CDMO占比3.2%;而以肿瘤适应症为目标的免疫细胞治疗(以体外基因治疗为主)占比仅22.9%。国内CGT行业投融资则集中体现为追求热点和宽基市场应用的市场导向逻辑。具体而言,以肿瘤适应症为目标的免疫细胞治疗(以体外基因治疗为主)占比高达50%以上,然而普遍缺乏原创性技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就崭露头角的mRNA治疗则得到国内持续热捧,占比接近19%;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位列第三,占18.1%,其中,体现为代工生产能力的CDMO占比达6.7%,载体设计6.3%,治疗管线5.5%。在国内,以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治疗创新技术为主的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显然并未成为行业金字塔的底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更进一步,此领域的投资则更多表现为病毒载体生产能力的CDMO。


表1.png


就CGT行业上下游产业连配置来说,下游的基因治疗产品管线研发Biotech是构成产业链发展的基础。通常而言,管线研发企业支出约30%要投入到CDMO领域。近年来,很多研究机构曾指出美国CGT行业CDMO生产能力供小于求,存在较大的产能瓶颈,导致这两年CDMO投资、并购增速极快,然而2022年以来,形势突变,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已经出现了削减CDMO产能的趋势,CDMO产能与下游的基因治疗产品管线研发的外包需求正处于新的动态平衡调整之中。从投融资的角度看,2018-2022年,以美国为主的国外CDMO与管线开发+载体设计的融资比例大致为1:8.4,基本上属于平衡状态,而在国内,比例为1:1.7,相较之下有显著的差异。长期来看,对于总体融资体量不足国外5%的国内病毒载体基因治疗领域而言,巨大的成长空间将有助于缓解畸形的上下游投融资配置。


然而短期来看,国内基因治疗管线开发的不足相对于大量投资新建、扩建、转建的CGT CDMO而言,僧多粥少局面正在加剧。国内可以预见的趋势是,一方面,在适当借助专业CDMO的能力、率先进入临床的基因治疗Biotech将获得先发优势,之后,将转而围绕自己的产品管线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脱离CDMO的订单渠道;另一方面,CDMO企业也不再是大笔投资就可以线性获得订单的商业逻辑,而是要不断通过成功IND案例强化技术、质量和能力的匹配,在未来国内基因治疗管线加大投入后获得增量订单的逻辑。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病毒载体设计、生产的企业,五加和基因近三十年的成长经历表明,国内越来越多的基因治疗Biotech是否愿意“遵循专业化分工的商业逻辑,选择与CDMO企业合作”,因时而动,因势而异,并非一成不变。在Biotech发展的早期,选择与CDMO企业合作,高效推进管线进入临床,获得点状突破,无疑是明智之举。此时,Biotech看重的是五加和基因的IND服务能力/经验和个性化生产能力之间的匹配度,并不特别在乎CDMO产能的规模水平。当Biotech在临床管线上取得点状突破,并且由此发展为线/面状突破时,估值的迅速提高及融资状况的大幅改善,促使它必然会投资兴建自己的生产能力,从而摆脱受制于CDMO企业排产不确定性、个性化不匹配的局面。因此,五加和基因非常理解国内CGT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这一点上,国内外有明显的差异),长期致力于帮助更多的早期Biotech公司迅速成长,实现临床管线的突破,由此进阶为Biopharm,成就破茧成蝶的梦想。脱离了五加和基因的订单序列,是行业不断成熟成长的必然,更是Biotech公司成长的里程碑,也是五加和的心愿。多年来,五加和为此成就了一批助力基因治疗Biotech公司快速成长的经典案例,如武汉纽福斯、深圳亦诺微、北京锦篮基因等。


进入2022年,五加和基因不断聚焦AAV病毒载体介导基因治疗技术,持续对AAV生产工艺各个环节优化创新,并加大AAV衣壳开发力度,在AAV高产率、高实心率、超高滴度、超低内毒素、超低免疫原性、高组织细胞单一靶向性等方面,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已经达到国内乃至国际上顶级水平。依靠卓尔不群的实力,五加和基因助力以AAV病毒载体治疗罕见单基因遗传病为核心的北京锦篮基因,半年内先后获得SMA1型、SMA2型、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的遗传性高甘油三酯血症(LPLD)和庞贝病婴儿型等4个重磅AAV体内基因治疗IND默示许可,在国内一时无两。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个IND,都属于AAV全身系统给药、单人大剂量使用,平均单人用量比眼科用AAV注射液要高千倍以上,因此,对此类重磅基因药物的生产规模、质量上的要求与眼科用药有天壤之别。五加和基因在国内率先获得昆虫细胞杆状病毒BAC-to-AAV生产系统的授权,多年潜心打磨、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助力基因药物研发企业,携业内最高标准,成功推动多个重量级AAV基因药物进入临床,无疑是基因治疗CDMO领域的重大突破


图表2-.png


对于锦篮基因而言,短短一年内,凭借三个卓尔不群的管线项目、四个适应症IND获批,占据了国内基因治疗Biotech公司临床管线的头部地位,彰显了公司创始团队近三十年专注于AAV基因治疗技术所沉淀的雄厚实力。目前,AAV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体内基因治疗的首选病毒载体(临床项目占比达77%),已上市AAV基因药6个,相关的AAV临床项目超过300个,其中进入3期临床有25个。在彻底治愈单基因缺陷遗传病方面,AAV基因治疗承载了人类巨大的希望,也为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飞跃提供了现实基础。然而,AAV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如载量小、生产工艺复杂、免疫原性问题、特定细胞/组织表达低效问题等,在临床上最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就是人体内因AAV抗体水平高而导致的无法再次/重复给药,亟待解决。对此,锦篮基因已形成很好的思路和应对技术,相关研发已经获得重大进展,AAV基因药升级版的时代已经开启。